你們知道嗎?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馬來語的發音叫做「BAK-KUT-TEH」這個名字,我就覺得超級親切,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說起來,這「TEH」的發音,很像閩南語的「茶」。
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發揚光大的美食喔!
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真的很下飯,
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啦!那麼,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
肉骨茶的由來
肉骨茶,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有時候,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
說起來,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香氣四溢~
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不止我愛,古人也超愛的!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
而且喔,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
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
所需食材 (供2-4人份)
- 豬骨 300-500 克 (推薦使用黑毛豬,更有口感!)
- 豬五花肉 300-500 克
- 炸豆皮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貢丸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金針菇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肉骨茶湯料一份
- 水 300 毫升
- 一顆整蒜頭
- 小束香菜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調味品
- 糖 (適量)
- 鹽 (適量)
- 白胡椒粉 (適量)
- 醬油一大匙
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
肉骨茶製作步驟1.
在鍋中加入冷水,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當水滾後,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備用。
請注意: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
肉骨茶製作步驟2.
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肉骨茶包、香菜和整蒜頭。當水滾後轉小火,慢煮約一小時。若使用電鍋,可直接燉煮一小時。
肉骨茶製作步驟3.
最後,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像是貢丸、米血、豆皮和調味料,拌勻後再煮滾。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
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
簡單快速的美味—踏輕肉骨茶
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
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
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
輕鬆製作,享受家庭時光
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購買踏輕肉骨茶,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增強彼此的感情。
藝人推薦
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
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
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每一分鐘都是金錢,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面對繁忙的日程,我們經常追求效率,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肉骨茶,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當然也不例外。
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從選材到調味,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然而,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
而踏輕肉骨茶,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購買踏輕肉骨茶,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總結來說,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但在現代社會,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踏輕肉骨茶,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臺中肉骨茶湯料理包推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然而,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
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在包裝裡,每一粒香料、每一塊肉骨,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當熱水注入,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那憶的溫度。桃園肉骨茶煮法湯料包推薦
而最重要的是,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同時也不忘初心,堅持傳統的味道。南投肉骨茶做法料理包推薦
所以,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帶著踏輕,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高雄肉骨茶料理推薦
風去蕭蕭月暝明,長平簾卷百沙禽。人初靜,風不定,傷時落紅滿軒庭。 臨晚鏡,正傷心,迎風長謝舞歌亭。流連往事空記省,持觴且酹江月明! >>>更多美文:自創詩
作家李金榮在一篇散文里寫道:“我最向往的生活,就是一面享有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另一面又不失田園情趣,散淡、悠閑。”我在內心應和著。雖然如今的人們再難像亨利·梭羅那樣獨居瓦爾登湖畔,過著返樸歸真的生活,但是如果能在緊張與繁忙的間隙,偶爾偷出一點光陰,回歸鄉村生活,那種美麗和幸福會不會像“松間明月、石上流泉”瞬間充盈心靈呢? 我的鄉村生活早在21世紀初隨著一輪經濟大開發的熱潮而遠去。幸好媳婦家還在有待開發的邊緣地帶,依然維持著鄉村特有的景物和節奏,這讓我看到了尋找心靈之所的一絲希望。于是,每當節假日,只要能脫得開身,我總會帶著一家人,驅車半個多小時,奔向那個令人心馳神往的鄉下小村。 這個叫楊門澗的小村莊,其實也已經很現代化了。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戶,路燈排列在村路邊,漂亮的停車場上時而有車輛駛入駛出。一幢幢黑瓦灰墻的小樓掩映在一片片綠樹之間,家家戶戶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和城里幾乎沒有多少差別。村莊里還保留著幾處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紅磚房子。特別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在小村臨水塘處還有兩間解放前用泥土壘墻而成的茅草房子——早幾年還有一位老人居住,如今已是人去屋空,將從它身邊經過的人一下就拉回漫漫的舊時光里。 走進岳母家那個三面朝向空曠原野的長條形院落,一股鄉土氣息就會撲面而來。院落四周有兩個不規則的池塘,塘水清澈,一年四季天光云影在鏡子一樣的水面變幻出迷人的色彩和圖形。一群群游魚穿梭在這巨大的圖畫里,時而興奮地跳躍,撲打出一串串白色的水花。有時,我也會舉著一桿青竹釣鉤,站在長著各種蔬菜和野花的水塘邊,與水里的魚兒戲耍一番。由于我實在缺少釣魚的耐心和技藝,常常被水里的魚兒戲耍得團團轉。如果偶然有送上門來的“傻瓜”上了我的誘餌之鉤,那種成就感簡直就要爆表。 我最喜歡在夏天的傍晚,沿著場院對面一條穿越田野直通一片松樹林小山的鄉間小路散步。兩邊的水田里,稻花在夕陽下散發出陣陣特殊的清香,那些像晶瑩米粒般的稻花在青青的稻穗上不時地朝我眨著眼睛,而田壟間不時閃現青蛙的身影。這個時候,也是蛙鳴的調子打得最響亮的時候,我坐在家里或院子里,滿耳都是它們的歌聲,并不像小時候那樣聽著讓人心煩意亂。 幫著岳母打理場院邊那大小不一的幾塊菜園,也是我很喜歡做的事。擔水、澆菜、清理雜草、收獲果蔬……特別的活當然是春季上樹采摘櫻桃,秋天揮動竹竿打落棗樹上丁丁掛掛的甜棗、站在木梯或板凳上摘下一顆顆紅燈籠一樣的柿子……那種在大自然里豐收的喜悅,你不親自參與是難以體驗到的。從地里采摘來滴著露水的各種蔬菜,從院墻外、櫻桃樹下用鐵絲網圍成的飼養場里好不容易才抓到的幾只雞鴨,有時還有大白鵝、小兔子,從水塘里網上的魚蝦……我們開始在老虎灶邊做上一頓正宗的農家宴。大人、小孩圍坐在干凈整潔的餐廳里,美美地吃著,那種氣氛和味道著實令人從心里往外冒著幸福。 自然,睡一個懶覺也是這段時光里的必修課。在一陣陣公雞的打鳴聲里醒來,先不急著起床,閉上眼回味一下昨夜的夢,然后起來把家里收拾整齊,把自己也收拾利落,回歸園田居從這一刻就正式開始了。內心的充實與幸福感也慢慢積累起來。雖然一天兩天或者一周的時光很快就被我消費掉了,可當我坐回辦公室里,口里吟誦起陶潛的《歸園田居》時,就又開始盼望著下一個園田居了。這樣的感覺真好! >>>更多美文:生活感悟
有這樣一個人,偏偏愛上一種極普通、極易被大眾忽視,詩人畫家筆下淡忘的花——稻花。40多年來,從風華正茂到皓首窮經,他與稻花似乎語言相通,情感相契,夢中常聞稻花香。癡迷、沉醉于稻花里,渾身散發出稻花的清香,并把這種清香傳到大江南北、天崖海角、非洲、美洲、亞洲能夠種植水稻的地方。 他就是我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家、湖南省老科協省農業科學院分會會長周坤爐研究員。 這位1944年10月21日出生在湖南安鄉縣董家垱,23歲畢業于常徳農校的農家子弟,1967年供職湖南省農業廳下屬單位賀家山原種場的農技員,懷揣一張中專文憑,在攀登農業科研高峰中,卻做著“驅散人類饑餓,溫飽天下黎民”的美夢! 二十世紀60年代,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率先在我國提出以水稻雄性不育“三系法”,實現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設想,并于1964年開始了此項研究,揭開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的序幕。在以后一段時間里,他以南廣粘不育材料作了大量的觀察研究,但直到1970年仍沒有突破性進展。是年6月,湖南省在常德召開“農業科學實驗交流會”,袁隆平就研究情況作了匯報發言,時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的華國鋒在會上指示:“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拿到群眾中去搞”。為雜交水稻優勢利用指明了方向,為研究及尋找突破口開辟了一條廣闊道路。從此研究進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的助手、當時還是學生的李必湖與海南崖縣南紅農場青年職工馮克珊,坐著牛車到南紅農場附近的一條流向檳榔河的小溪“鐵路橋下”水邊發現野生稻群落,即花粉敗育的不育株(簡稱“野敗”),拔回幾株插到試驗田里。為水稻“三系”的成功選育打開了突破口。 同年底為加強這項研究工作,省政府決定成立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研究領導小組。1971年初,省農科院所屬省水稻研究所(前身系院糧油系)組建成立了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組(三年后更名為雜交水稻研究室),1971年4月,湖南省水稻雄性不育(后改稱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成立,由湖南省農科院主持協作研究工作。同時袁隆平從安江農校調省農科院工作,與該院研究組(室)領導一道,主持全省雜交水稻研究協作工作。協作組成員有湖南省農科院、湖南農學院、湖南師范學院生物系、安江農校、省賀家山原種場以及部分地、縣農科所。 此后,在省農科院主持下,協作組成員在全省上下開展了一場目標明確、力量集中、頗有聲勢的水稻雄性不育的研究攻關活動。各成員單位充分利用“野敗”這一原始材料,采用測交、回交等方法,于1971年相繼在湖南、海南的試驗基地上進行繁育、轉育研究觀察工作。 周坤爐作為省賀家山原種場一名青年農技員,1970年10月8日被場部指派到海南三亞崖縣南紅農場跟班學習,參加雜交水稻育種協作組攻關活動,從此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他帶著開滿稻花的夢幻,加入了雜交水稻協作組攻關的尖兵行列。主攻雜交稻三系親本及新組合選育。這是一項嶄新的課題,要攻克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世界難題,在成千上萬的水稻資源中,在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要配制上萬甚至更多的組合,去測定雜種優勢,從中選出強優勢組合,對于這位學歷不高的初生牛犢來說,猶如大海撈針,一切都得靠自已去實踐摸索。 為彌補自身理論根底不深的知識缺陷,白天,他頭頂烈日,高卷褲管,腳踩爛泥,不顧蚊蟲叮咬,螞蟥游曳。在水稻揚花時,在蒸籠般的田里,來回在上萬份育種材料中選抜表現力強的種質資源,身子伏在用木板釘成的架子上,精心地進行雜交試驗。為每天完成300多朵稻花的任務,他將一日三餐改為二餐,每天上午8時水稻開花就下田,一直干到下午2時多稻花閉穎時收工。汗水泥水染黃了襯衫,他仍不顧饑餓勞累地沉浸在測交“野敗”花粉,培育出18個三系不系材料的喜悅里。 1972年4月 ,寫出《野敗野生稻和栽培稻雜交在選育水稻雄性不育系方面的一點進展》的實驗報告。(這是雜交水稻成功育成初現署光的一篇實驗報告)。 晚上,他一頭扎進植物生理學、遺傳學的書籍里。如在炎熱的海南島,坐在小板凳上,把書本攤在用椰桿制作的通鋪上,不顧蚊子叮咬,在昏暗的燈光下,逐字逐句地讀,一撇一捺地記。先后攻讀了《普通遺傳學》、《細胞遺傳學》、《遺傳與育種》以及玉米、小麥、高梁雜交方面的基礎理論書籍,摘錄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 周坤爐掌握了理論,開闊了視野。當時十幾個省、市的農業科技人員云集海南,算得上百萬大軍下海南,浩浩蕩蕩搞科研。用各種材料選育不育系。有部分科研人員不重視“野敗”,有的將“野敗”丟棄不用,而以常規品種作為雜交體。 周坤爐則從遺傳學角度進行科學分析,認為用常規水稻品種雜交,是“近親結合”,難以產生優良品種,而“野敗”是“遠親”,用它作雜交母本必將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他將丟棄的野敗視為珍寶,插到自已的試驗田里,堅持不懈用“野敗”與栽培稻遠縁雜交。1972年夏袁隆平選育出二九南1號A不育系,周坤爐選育出71—72A不育系基本定型。成為我國第一批秈稻不育系。1972年10月,在賀家山原種場工作的周坤爐又測出了IR24強優恢復系,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黎垣慶也測出了IR26強優恢復系,從而實現了我國秈型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同年周坤爐在海南找到安微省廣德縣農科所技術員吳讓祥要了V20水稻材料與“野敗”雜交,1973年7月,周坤爐又育成了V20不育系,為配制諸多強優組合打下了堅實基礎。為雜交水稻三系配套立下汗馬功勞。 實踐證明,威20不育系的育性穩定、配合力好、異交率高,(V20A母本)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也具核心竟爭力,它及其轉育的不育系,一直從上世紀的70年代開始沿用至今,經40多年利用經久不衰,配組了眾多強優組合,為水稻增產貢獻十分突出。 V20A的育成與應用為我國雜交水稻穩定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利用它配出的三系雜交組合威優2號、威優3號、威優6號等,成為雜交水稻最初應用的第一批主栽組合之一,其中他1975年配組的威優6號,1976年經過5個組合、5個播期、5個插期的3個參試因子比較試驗,無論哪個參試因子,其產量威優6號均居第一名。后經參加湖南省的2年區試,南方稻區2年區試,其產量也居試驗的第一位。推廣部門加大了推廣力度,威優6號迅速在全國推廣和穩步發展發揮了獨特作用,取得了巨大的增產效果。 從1976年到1991年間在湖南省累計推廣面積1.33億畝,增產稻谷130多億公斤,增加產值130多億元。威優6號在美國、印度、印尼種植,也是居同時參試品種之冠,以第一個專利賣給了美國。從此奠定了雜交水稻走出國門,推向世界的成功之路! 澧縣有位老農贊揚說:“培育威優6號的人,是個真正的勞動模范!” V20A后來被同行們應用選配出的威優64、威優46、威優644、威優77等也是湖南省長盛不衰的晚雜、中雜主栽組合;配制出的威優35、威優48、威優49、威優402等是早雜組合。這些早、晚稻組合在湖南省累計推廣3.5億多畝,占雜交水稻面積50%,增加產值350多億元。V20A也是迄今我國應用最多、推廣面積最大的不育系之一,全國同行利用它選配出20多個強優雜交組合,其系列組合推廣面積據不完全統計累計10億多畝,增產稻谷約1000億多公斤,增加產值1000多億元。 V20還被用作轉育其他多個新不育系的優良育種材料。例如大面積應用的金23A、豐源A、湘豐A等都是用V20作親本之一育成的。 1981年5月,中國科學院、農業部就雜交水稻的發明問題舉行了有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徐冠仁、小麥專家金善寶、農業部副部長朱榮及中國農科院、北京農大等單位100多名學者、專家參加答辯會。 會議由錢學森主持,由湖南農科院水稻所主持研究協作組一切事物的副組長(未設組長)李東山,代表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主持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和湖南省農科院在會上宣讀了《秈型雜交水稻研究》論文,全面介紹雜交水稻“三系”選育、制種繁殖、栽培技術及病蟲防治等研究推廣歷程和取得的豐碩成果,提出了5條發明權項,回答了與會專家學者提出的問題。 同年6月,國家科委決定授予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特等發明獎(獎章、獎狀及獎金10萬元)。 湖南、廣西、江西等兄弟省組成的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榮獲此獎。經商定,特等發明獎獎狀存放于此項全國研究協作主持單位之一的中國農科院,獎章授予率先提出并作出突出貢獻的袁隆平。 湖南省袁隆平、李必湖、周坤爐 、尹華奇、李東山、羅孝和、陳梅生、羅澤民參加了國務院召開的授獎大會,并分別獲得“秈型雜交水稻”發明證書。 1981年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的若干歷史問題決議》中記載:“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是我國當時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秈型雜交水稻”研究成果1981年榮獲我國首個特等發明獎,周坤爐是主要貢獻者和獲獎人之一。湖南省在分發獎金時的評語是:“你在這項研究中作出了重大貢獻”,排名第三。其V20A、71—72A 與威優2號、威優3號、威優6號是發明獎的主要內容之一。 威優6號成果還獲1979年度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一)。 他早期育成的威優6號等雜交稻優勢強、產量高、深受農民歡迎,發展迅猛。但這些雜交稻生育期長,只能作中稻或遲熟晚稻種植。 要進一步發揮雜交稻的增產優勢,擴大種植面積,必須發展雜交早稻。當時也有科研農業人員進行雜交早稻育種嘗試,均未能成功,甚至有人過早地片面結論“雜交水稻早而不優、優而不早”。1975年周坤爐便開始謀劃研究雜交早稻的設想。 面對“早與優”的矛盾,他冷靜分析,認為不育系V20A等在早稻熟期上不存在縮短生育期的問題,應重點放在恢復系的選育上。即要縮短IR26等恢復系的生育期,又要保持其恢復力、配合力和抗性,他借鑒國際水稻所多個品種復式遠緣雜交的方式以改良恢復系,采用(IR26×窄葉青8號)F2×早恢1號的配組,這樣的配組在育種上是一個創新。 它把IR26R 的恢復性、配合力、窄葉青8號的適應性、早恢1號的大穗性都聚合到了一起,育成了“二六窄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優與早的矛盾。 為縮短育種年限,他采取邊測配邊穩定的創新辦法,僅用6年時間,(注:農業科研人員常規育種,出一個品種正常時間要13年才能出一個成果)終于選育出符合要求的恢復系“26窄早”與“V20A”配組,1982年育成第一個高產、多抗的優良雜交早稻遲熟組合威優35。經過品比、省區試、南方稻區試早稻區試驗均居第一名。 威優35的育成,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較好地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的矛盾。其應用使我國雜交早稻種植區域大幅度北移,從嶺南移到了湖北,擴大到北緯23°—28°之間,并且使早雜(威優35)配晚雜(威優6號)、雙季畝產過噸糧第一次在長江中游成為現實。 “雙雜”畝產過噸糧技術推廣20余年,開創了長江中游雜交水稻生產新局面,為糧食增產發揮了極好效果。 1984年1月15日,湖南日報刊登:記湖南農科院助理研究員周坤爐——《應當在錦繡田疇上署上他的名字》,文中這樣評價說:“他,我國農業科壇上升起的一顆新星,不,一個新冠軍”。 威優35成果1989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我國水稻產量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稻米要求由“吃飽”向“吃好”轉變。在雜交水稻較好地解決了高產、多抗的問題后,他又把研究目標轉移到提高雜交水稻米質上來,培育“高產、多抗、優質香型”的雜交水稻,使普通百姓吃上過去帝王才能吃上的“貢米”。 優質雜交稻研究又是一個嶄新而艱巨的課題。他對當時推廣的雜交水稻組合及其親本進行科學分析,認為改良雜交水稻米質必須針對組合親本雙方,而關鍵是不育系,因不育系是長江流域早稻,其米質差。為此必須選育出米質優良的不育系與恢復系配組。他開始搜集優質親本。1984年恰好被派到國際水稻所開展合作研究,利用這個機會,他廣泛收集優質稻種資源,包括特資源香稻品種,作為培育優質雜交稻的材料。 1984年2月,他在國際水稻所利用MR365優質香稻品種和V20B雜交,1987年育成湘香2號A,后與明恢63配組,育成了超級香稻“香優63”,集優質、多抗、香味于一體,是米質育種上的新突破。其米質超過泰國香米。也是我國第一個高等級優質米雜交香稻組合。 在選育優質雜交稻時,為快捷、方便地把優質、優良的親本組能在收獲前選上,特采用咀嚼稻米法。優質稻米咀嚼起來感覺柔軟。在嚼的過程中,他發現用香稻不育系與非香的恢復系配組的雜交稻即使在同一稻穗中的不同籽粒也有香的和不香的,聯想到人們在煮飯時,需要在非香米中摻和少量香米之情。而今我們用香×非香的雜交稻,只有部分籽粒是香的是一種遺傳比例,可免于摻和之煩。經測定,在雜種一代的一個稻穗中有10%左右的籽粒具有香味,表明其稻米不需要摻和,而米飯就有香味。這樣的雜交稻其根、莖、葉、谷殼皆無香味,大田種植、倉庫儲藏可以避免蟲、雀、鼠危害。 為早日育成定型的優質雜交稻,他打破常規,加代穩定,硬是一年種植四季,春湖南,夏廣西、冬海南,為趕上播種季節,像懷抱嬰兒一樣,將種子揣在懷中,用體溫崔芽。刷新了水稻育種紀錄。 多年辛勤耕耘換來豐碩收獲。他先后選育出優質香稻不育系湘香2號A和新香A(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選配出既高產又優質雜交稻組合香優63、新香優63、新香優77、新香優80等,分別通過品種審(認)定,從1992年起陸續推廣,到2002年全國累計達2400多萬畝。這些組合米質比汕優和威優組合都有所提高,其中香優63、新香優80、新香優77的米質達到了農業部頒布的優質米標準,適口性等品質指標超過目前市面上大多數優質米。例香優63九十年代在全國119個縣市試種和稻米品嘗,被人們譽為“超級香稻”,其稻米被譽為“超級香米”、“超泰香米”。這一重大系列成果為提升雜交稻米品質,使稻農增收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正在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一重大系列成果已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汗水澆灌稻花,稻花回報辛勞。由于周坤爐在雜交水稻育種上有突出成就,1995年至1998年期間,先后三次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聘為顧問,到糧農組織總部、孟加拉國訪問、講學和指導發展雜交水稻。到過亞、歐、美洲的多個國家,是普及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在湖南水稻育種界享有盛名。同行們稱他為“雜交水稻之叔”,似乎是對他工作的肯定。 1992年4月被評為湖南省勞動模范,同年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5年4月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第一批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自1985年后光榮擔選為中共十三、十四、十五大黨代表。2014年11月,作為湖南科技界代表,被評為全國離退休先進個人。 稻花香飄萬里,稻花寄托著周坤爐“驅散人類饑餓”的熾熱情懷。他要在雜交稻這部人類文明史上再寫輝煌,培育出一種既高產高效,又品高質好的雜交稻。 退休以后,仍然在繼續朝著香型、優質、多抗、廣適的雜交水稻育種目標努力。近年他育成的農香優204,由隆回縣老科協在隆回高產區試種100畝,經省科技廳組織專家驗收,畝產達828.8公斤。該組合米飯清香純正。現已大推廣到湖南、湖北、江西等省。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在周坤爐的心靈深處,帶著萬傾良田開滿稻花的夢幻,繼續為雜交水稻事業圓夢,在錦繡田疇上續寫大地論文! 2015年2月25日 >>>更多美文:人生故事
RR11DD45CEF55WEFE
留言列表